一、集裝箱改變世界 《集裝箱改變世界》——馬克·萊文森的著作中文版于2007年11月同中國讀者見面,這本書一上架就引起了轟動,被評為《金融時報》與高盛2006年度最佳圖書入圍作品。協會應邀為該書撰寫附錄并由麥伯良理事長作序。集裝箱作為現代化物流最先進的工具,這個看似簡單的發明和創舉將世界連在了一起,它不僅使國際貿易額獲得前所未有的增長,更使全球化遍及各個角落。集裝箱作為現代化的運輸工具將世界各地的產品快速而經濟的運送到所需要的地方,在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中國已連續15年蟬聯世界集裝箱產銷冠軍
“集裝箱”的英語名稱是“Freight Container”,即容器,指具有一定規格、強度和容積,適合于在不同運輸方式之間換裝使用的貨運容器(亦可簡稱“Cargo Container”、“貨柜”、“貨箱”),是運輸包裝貨或無包裝貨的成組工具(容器)的總稱,適于一種或多種運輸方式運送,途中換裝時箱內貨物無需換裝,是一種現代化的成組運輸工具。 我國的集裝箱工業始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當時,集裝箱生產廠只有4家,年生產能力不足4萬TEU。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截止到2007年底,集裝箱生產廠已發展到58家,年生產能力約為580萬TEU,占世界集裝箱生產能力的96%以上,增長了145倍。從1993年至今,在業內外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現在已創造了三個世界第一,即集裝箱生產能力世界第一、集裝箱的種類規格世界第一、集裝箱產銷量已連續十五年蟬聯世界第一。1993年至2007年我國的集裝箱產量及國際市場占有率見表一。
表一 中國集裝箱產量在國際市場占有率統計 單位:萬TEU 年 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國 際 100.6 109.7 134.3 124.5 140.6 151.8 155.3 193.0 125.0 164.7 238.0 276.0 中 國 25.0 39.5 68.1 65.5 96.6 103.0 114.4 160.5 102.0 136.0 220.0 256.1 占有率(%) 24.85 36.01 50.71 52.61 68.71 67.85 73.66 83.16 81.60 82.57 92.44 92.79
年 份 2005 2006 2007 國 際 248.0 295.0 392.0 中 國 232.0 279.4 374.6 占有率(%) 93.55 94.71 95.56
目前,我國已經具備相當強的自行設計、制造和安裝調試集裝箱生產線的能力,新產品、新技術的設計、開發能力不斷提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600多項。企業管理水平快速提升,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已通過了ISO 9000族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造箱用的材料和配件已基本實現國產化,大部分自給。有關標準化工作也得到了國際標準化組織集裝箱技術委員會(ISO/TC 104)的贊許。 我國集裝箱企業的產品不斷創新,生產的種類包括國際標準和非國際標準的普通貨物集裝箱、特種貨物集裝箱(保溫集裝箱、罐式集裝箱)、地區專用箱、集裝箱半掛車等系列產品900多個規格品種,可以滿足世界各國客戶的通用及特殊貨物的任何運輸需求,質量獲得廣泛好評,產品遠銷世界五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集裝箱半掛車等系列產品為全球市場提供陸路運輸裝備服務開拓了新的領域,為我國集裝化的現代運輸行業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CIMC)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集裝箱制造商。2007年“CIMC中集”牌集裝箱榮獲“中國世界名牌產品稱號”。
三、迅速發展的中國集裝箱制造業
1、中國集裝箱制造業的特點
?。?)是綜合性工業 集裝箱制造是一門集機械、冶金、化工、木業等行業為一體的綜合性工業。中國集裝箱工業協會的成立,把集裝箱生產企業、材料和配件生產企業、企業集團、科研機構組織起來,發揮出行業群體優勢,積極開展行業活動,成為一門獨立的行業存在于我國眾多行業協會領域之中,為我國集裝箱行業提供了一個完整的、高層次的交流、發展平臺,有力地促進了我國集裝箱工業的迅速發展。 ?。?)集裝箱產品全部出口,銷往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生產企業多為合資企業,主要分布在沿海港口城市。 我國的80多家集裝箱生產企業和配套企業分布在華南、華東、華北等沿海地區,其中約90%為中外合資或獨資企業。地理位置的差異,企業性質的不同,為客戶提供了個性化服務,滿足了國內外不同客戶的需求。
2、國內集裝箱生產市場
隨著國際航運業的需求,我國生產的ISO(國際標準)集裝箱及非ISO集裝箱幾乎全部出口。歷年的出口情況隨國際貿易和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動,總體呈波浪式增長。詳見表二。
表二 中 國 集 裝 箱 出 口 統 計 單位:萬只,億美元 年 份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數 量 8.87 21.78 40.10 34.94 33.01 56.97 63.96 110.70 91.50 107.70 160.92 169.45 增長(%) — 145.55 84.11 -12.87 -5.52 72.58 12.27 73.08 -17.34 17.70 49.42 5.30 金 額 2.66 6.16 11.80 10.50 10.29 15.87 14.78 23.80 21.98 22.11 38.42 50.99 增長(%) — 131.58 91.56 -11.02 -2.00 54.23 -6.87 61.03 -7.65 0.59 73.77 32.27
年 份 2005 2006 2007 數 量 155.86 190.75 261.85 增長(%) -8.02 22.39 37.27 金 額 58.04 59.58 86.89 增長(%) 13.82 2.64 45.84
自1993年以來,我國的集裝箱出口在國際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產品種類也不斷豐富和增加。從初期單一的一般貨物集裝箱,發展到現在,擁有各類特種貨物集裝箱(保溫箱、罐式箱、干散貨箱等)、地區專用箱和半掛車等約900多個規格、品種,能滿足世界各國客戶的不同需求。產品質量也獲得世界各國客戶的好評。
3、集裝箱用鋼材等配套件不斷發展
集裝箱工業的發展,帶動并促進了材料和配件企業生產能力的形成和持續擴大,品種不斷增加。截止到目前,我國已有集裝箱用鋼材、木地板、角件、油漆等生產企業近60多家,國產化程度不斷提高。其中,集裝箱用三大材料中除鋼材國產化率為90%左右以外,油漆和木地板幾乎全部實現國產化,角件不僅能夠滿足國內需求還有部分產品出口。
4、2007年我國集裝箱出口情況分析
?。?)集裝箱出口量再創歷史新高 隨著國際貿易的增長和國際運輸業的發展,我國2007年集裝箱出口數量和金額大幅增長,再創歷史新高。 2007年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全年GDP增長11.5%;對外貿易增幅雖有所回落但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2.1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3.5%,國際貿易排名世界第三,國際貿易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在外貿進出口的推動下,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迅速,2007年實現了1.127億TEU,同比增長20.4%,是第一個也是全球唯一一個港口吞吐量超億TEU的港口大國。 國際航運業與世界經濟和貿易的增長息息相關。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2007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為4.9%,是全球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第5個年份。2007年全球貨運量增幅10.1%,保持良好上升趨勢;全球集裝箱船隊運力大幅增長,國際航運市場興旺,船舶和集裝箱市場需求旺盛,雙雙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2007年國際集裝箱市場需求達到了多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產銷量達392萬TEU,我國集裝箱產銷量為261.85萬只(折合約374.6萬TEU),金額86.89億美元,數量同比增長37.3%,金額同比增長45.8%,國際市場占有率超過95%。其中,保溫箱產銷量124 646只,金額20.3億美元。罐式集裝箱產銷量8474只,金額2.23億美元,占世界50%以上。全年集裝箱出口呈現出口數量和金額大幅增長的態勢(見表三)。
表三 2007年我國集裝箱出口統計 單位:只、萬美元 序 號 集裝箱種類 2007年 2006年 數 量 同比增長(%) 金 額 同比增長(%) 數 量 金 額 1 20英尺集裝箱 1 282 719 37.2 251 609 43.2 934 883 175 643 2 40英尺集裝箱 1 072 786 36.9 435 600 49.8 783 858 291 196 3 45、48、53英尺集裝箱 42 209 -2.0 25 258 4.8 43 083 24 097 4 其他集裝箱 733 014 68.5 165 057 52.8 145 716 104 873 合 計 2 618 504 37.3 868 942 45.8 1 907 540 595809
?。?)集裝箱主要出口市場 2007年我國主要的集裝箱市場集中在亞洲、美國和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按照集裝箱出口數量排序,前10位的國家和地區(其中對歐盟的出口是按照一個地區進行的統計)依次是歐盟、香港、美國、日本、韓國、以色列、瑞士、新加坡、中國臺灣和英屬維爾京群島,有關數據見表四。對這10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量占我國總出口數量的93.06%,金額占94.30%,是我國集裝箱出口的主要市場。
表四 2007年我國集裝箱出口市場前10位排序 單位:只,萬美元 排序 國家和 地 區 2007年 占集裝箱出口 比例(%) 同比增長(%) 原排序 2006年 數 量 金 額 數 量 金 額 數 量 金 額 數 量 金 額 1 歐 盟 762 116 258 885 24.34 29.50 83.74 79.28 3 414 783 144 402 2 中國香港 680 498 194 012 21.74 22.11 34.27 39.73 2 506 823 138 845 3 美 國 617 084 180 971 19.71 20.62 19.26 26.47 1 517 436 143 098 4 日 本 354 467 52 916 11.32 6.03 12.53 63.11 4 315 011 32 442 5 韓 國 131 655 27 447 4.21 3.13 99.39 49.06 6 66 027 18 414 6 以色列 93 010 28 085 2.97 3.20 167.27 150.25 9 34 800 11 223 7 瑞 士 83 070 18 493 2.65 2.11 -18.18 -12.46 5 101 530 21 125 8 新加坡 77 391 33 174 2.47 3.78 195.52 178.70 10 26 188 11 903 9 中國臺灣 67 997 22 176 2.17 2.53 16.57 5.54 7 58 331 21 012 10 英屬維爾京群島 46 250 11 362 1.48 1.29 -15.95 -3.78 8 55 025 11 808 合 計 2 913 538 827 523 93.06 94.30 39.01 49.30 2 095 954 554 272 其 他 217 190 50 001 6.94 5.70 112.22 11.89 100 914 44 688 總 計 3 130 728 877 524 100.00 100.00 42.52 46.51 2 196 768 598 960
注:1、表中歐盟一欄包括英國、德國、荷蘭、丹麥、法國、比利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典、塞浦路斯、奧地利、芬蘭、愛爾蘭、波蘭、羅馬尼亞、希臘等17個成員國。 2、表中的各項統計包含中間集裝容器。
2007年我國集裝箱出口(按數量統計)國別情況示意圖
?。?)推動我國集裝箱行業發展的國內三大經貿區域 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區域是我國經濟、交通最發達的地區,是外貿出口貨物、集裝箱貿易的主要集散地,我國現有的集裝箱生產企業幾乎全部集中在這三個區域。據統計,2007年三地區的外貿總額達到1.89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0.9%,占全國外貿比重86.94%。有關數據見表五。
表五 三大經濟區域外貿進出口及增長情況統計 單位:億美元 全 國 珠江三角洲 長江三角洲 環渤海區域 2006年 外貿總額 17 606.9 5 272.2 6 506.8 3 848.0 全國占比(%) 29.94 36.96 21.86 2007年 外貿總額 21738.3 6340.7 8093.1 4464.4 全國占比(%) 29.17 37.23 20.54 同比增長(%) 23.5 20.03 24.38 16.02
外貿的增長推動了航運市場以及集裝箱市場需求。根據交通部的統計,2007年我國集裝箱吞吐量位居前10位的港口中,華東地區的上海港為2 615萬TEU,寧波-舟山港936萬TEU,兩港合計3 551萬TEU,同比增長23.4%,排第一位;南方地區的深圳港為2 110萬TEU,廣州港920萬TEU,廈門港463萬TEU,三港合計2 493萬TEU,同比增長20.0%,排第二位;北方地區的青島港946萬TEU,天津港710萬TEU,大連港381萬TEU,三港合計2 037TEU,同比增長26.1%,排第三位。華東地區兩港口總吞吐量增量顯著,超過南方地區躍居首位,增幅高于全國平均值3個百分點;南方地區集裝箱吞吐量雖有不俗的增長,但增幅低于華東和北方,且低于全國港口的平均增幅0.4個百分點;北方地區三大港口的增幅明顯高于其他兩地區,也高于全國平均增長幅度5.7個百分點。
四、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億TEU的國家
集裝箱運輸是人類社會運輸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把單件雜貨成組地裝入集裝箱,在全過程不間斷的運輸過程中,經由水陸空等不同方式聯運,將貨物從發貨方直接運送到收貨方手中,可實現“門到門”的服務,從而極大地提高了運輸效率,降低了成本,減少了貨損,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貨主的要求,其在現代運輸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以往任何一種運輸方式不能比擬和替代的。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貿易全球化和國際航運業的迅速發展有力地拉動了集裝箱制造業的發展,集裝箱作為一種先進的運輸設備在全球海上、陸路及航空運輸和集裝箱多式聯運中得到廣泛應用。 2007年12月4日將作為我國港口和航運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載入史冊。這一天,我國大陸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突破了一億標箱,充分展示了我國港航業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績,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縱觀我國集裝箱運輸的發展歷史,從起步到100萬標箱用了16年,從100萬標箱到1 000萬標箱用了9年,從1 000萬標箱到5 000萬標箱用了6年,而從5 000萬標箱到1億標箱僅用了3年。我國集裝箱運輸發展不斷加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快速發展是我國集裝箱運輸發展最顯著的特點。我國集裝箱運輸起步雖晚于世界近20年,卻以世界上少有的年均35%的增幅,實現了連續五年雄踞世界第一的跨越式發展。上海、深圳等六個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進入世界前20位,中遠、中海集裝箱船隊運力進入世界前10位,港口集裝箱化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我國集裝箱運輸有力地支撐了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也對全球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今,高效、便捷的港口集裝箱運輸體系已經成為外貿運輸的“綠色通道”,有力地支撐著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高速發展。目前,我國90%的外貿進出口貨物是通過港口和航運實現的。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06年世界海運回顧》報告顯示,全球20大集裝箱港口中我國大陸港口占了6個,集裝箱吞吐量占世界總量的57%,充分說明中國在世界經濟和航運業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 隨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億TEU的國家,全球貿易將迎來一個新的里程碑。如今,國際運輸已成為維持現代國家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經濟組件,海上集裝箱運輸業也已經成為真正的全球經濟大動脈,源源不斷地支持著日益增多的貿易往來,維系著日益發展中的國際物流供應鏈。據有關機構估計,目前全球貿易90%的貨物量是通過集裝箱船進行運輸的。集裝箱航運將全世界緊密連在一起,成為世界貿易繁榮的堅實基礎??梢哉f“沒有集裝箱就沒有貿易”,而在世界的許多地方,甚至是“沒有貿易就沒有繁榮”。 我國港航業的迅速發展有力地支持了全球航運業的發展。中國現已崛起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化出口國,占據了全球集裝箱吞吐量的三分之一。據統計,中國箱量在太平洋航線上的比重,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8%上升到當前的50%以上。 如今,環境問題正在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集裝箱運輸在環保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海上集裝箱運輸是目前最為節能環保的運輸方式。在消耗相同燃料的條件下,集裝箱運輸運送的貨物比火車運輸多3倍,比卡車運輸多10倍,比飛機運輸多100倍。毫無疑問,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集裝箱航運是當今最為環保的運輸方式。 受對外貿易強勁驅動及內需不斷擴大影響,2007年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1.12億標箱,比上年增長20.4%。超過百萬TEU的港口增加到今年16個,分別是上海港、深圳港、青島港、寧波-舟山港、廣州港、天津港、廈門港、大連港、連云港、蘇州港、中山港、煙臺港、福州港、營口港、太倉港和南京港。其中,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615.2萬標準箱,同比增長20.4%,占全國集裝箱吞吐量的23%,首次超過香港躍居全球第二。 2007年港口集裝箱運輸生產主要特點,一是今年港口集裝箱雖然仍在高位較快增長,但增速已放緩,增速同比回落了1.6個百分點,為近5年來最低增幅;主要原因是下半年國家出臺限制部分商品出口政策,導致外貿集裝箱出口增速下降。二是隨著世界船隊的大型化,集裝箱箱源不斷向干線樞紐港集中,上海、青島、寧波、廣州、天津等港口增幅均超過20%以上,主要港口占總量的比重還在上升。今年16個百萬TEU港口占總量的91%,集中度同比上升了3個百分點。 我國排名前8位的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統計見下表。 2007年全國主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按月統計表 單位:萬標箱 港 口 名 稱 大連 天津 青島 上海 寧 波舟 山 廈門 深圳 廣州 全 國 總 計
1月 當 月 25.60 55.49 76.28 205.00 69.39 37.73 156.27 68.27 849.29 累 計 25.60 55.49 76.28 205.00 69.39 37.73 156.27 68.27 849.29 同比% 111.1 129.8 130.0 125.8 137.0 111.7 104.3 146.1 122.6
2月 當 月 26.60 44.98 64.99 180.00 68.33 31.26 139.44 60.90 763.35 累 計 52.18 100.47 141.27 384.70 137.88 69.07 272.96 134.21 1604.78 同比% 127.8 133.1 126.7 133.3 150.8 122.4 107.3 150.2 130.2
3月 當 月 25.30 56.06 78.36 202.50 70.88 34.90 119.68 64.96 803.57 累 計 77.50 156.53 219.65 588.24 208.43 103.97 426.29 198.95 2434.90 同比% 118.3 127.6 126.5 128.0 144.0 116.9 108.2 136.8 124.4
4月 當 月 31.90 58.20 79.82 220.00 75.48 37.44 164.20 72.50 914.21 累 計 109.44 214.73 299.47 808.56 284.02 141.47 589.33 278.87 3366.54 同比% 120.0 123.8 126.9 126.9 139.5 116.3 109.4 138.5 124.3
5月 當 月 29.5 59.30 78.99 220.00 80.29 37.14 160.83 72.09 912.00 累 計 138.91 274.04 378.46 1028.70 365.40 178.63 751.48 357.14 4296.12 同比% 118.0 121.6 126.5 125.5 139.5 117.2 109.7 141.1 124.2
6月 當 月 34.90 61.65 83.29 222.00 81.40 41.02 170.37 73.09 949.21 累 計 173.86 335.71 461.76 1251.49 447.00 219.68 918.23 437.23 5253.49 同比% 119.2 120.6 127.5 124.1 138.6 118.4 110.0 142.6 124.1
7月 當 月 31.30 61.07 78.70 227.00 78.83 38.69 167.44 77.09 943.87 累 計 205.20 396.78 540.46 1479.13 525.86 258.49 1092.38 516.26 6209.00 同比% 116.7 120.3 126.4 123.2 137.1 117.8 109.6 142.9 123.6
8月 當 月 34.00 62.80 79.23 230.00 85.66 39.05 189.60 78.71 980.31 累 計 239.18 459.58 619.69 1709.18 611.73 297.56 1289.22 597.45 7197.06 同比% 117.0 120.6 125.3 122.4 136.2 116.7 110.5 142.2 123.1
9月 當 月 34.10 62.90 81.18 225.00 85.76 41.21 204.26 81.64 1008.16 累 計 273.17 522.49 700.87 1934.74 697.53 338.79 1493.72 680.88 8221.36 同比% 116.7 120.4 124.3 121.2 134.8 116.9 111.1 141.5 122.7
10月 當 月 34.10 62.08 83.02 225.00 82.52 37.94 189.62 79.98 985.90 累 計 307.24 584.68 783.88 2159.87 780.10 376.78 1690.91 762.13 9209.69 同比% 116.5 120.3 123.7 120.8 133.7 117.1 111.3 140.0 122.3
11月 當 月 39.70 63.80 80.65 225.00 79.13 41.01 189.46 78.45 989.29 累 計 346.92 648.48 864.54 2385.28 859.52 419.81 1880.54 838.77 10196.92 同比% 118.4 120.3 122.8 120.5 132.1 115.4 111.7 137.8 121.7
12月 當 月 34.38 61.81 81.66 229.72 76.48 42.90 229.37 81.23 1020 累 計 381.30 710.29 946.20 2615.2 936.00 462.70 2109.91 920.00 1.127億 同比% 118.7 119.4 122.9 120.5 132.4 115.3 114.2 139.4 120.4 全 年 合 計 381.30 710.29 946.20 2615.2 936.00 462.70 2109.91 920.00 1.127億
注:1、全國總計包括全國海運港口和內河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總數量。 2、1~11月份的數據來源摘自交通部統計月報,12月份和全年數據摘自交通部網站和有關專業期刊。 (中國集裝箱行業協會秘書處 )
|